“孤独”的玩具与孩子的成长
信息来源:sotoy.net 时间: 2012-08-13 浏览次数:537
玩玩具,孩子不仅能获得对外界物体的认知与理解,还可以感受到自己可以影响环境的能力。正基于此,许多孩子家里玩具成堆。这些玩具,多是专为一个孩子设计的独立玩具,有玩具作陪,一个孩子可以从早玩到晚都不觉得闷。然而,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它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协调性、创新性、协作性。如果只通过一个人玩玩具的方式,让孩子在虚拟的世界中“孤独”地长大,未免对其身心发展不利。
现在的孩子受成长环境影响,他们都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如果再让他们陷溺于那些“孤独”的玩具之中,与其他孩子玩协作性游戏的时日相对减少,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隔了一层无形的屏障。他们将自己封闭在玩具世界中,一个人玩,一个人笑,不愿意与人分享,更不懂得如何合作。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常常会存有社会性发展的缺陷。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合作的意识让我们每个人都体会到了人多力量大。合作性游戏也能让孩子明白一两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效果往往比单枪匹马要好得多。
如今的大人们,是否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有趣的游戏呢?比如,“造房子”游戏,只需要跑到外面的空地上随便画几个格子,几个孩子就可以尽情跳跃。开始,常常是几个孩子竞争着玩。慢慢地,孩子间有了协作,与同伴商量玩法和相应的简单规则。在竞争中,有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优势,这一点恰恰就反映在能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规则,而有时也会在商量不通的情况下,互相妥协,改变规则,以便继续游戏。因此,儿童消费市场中,更需要一些具有协作性的玩具和游戏。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玩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