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玩具网 - 玩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玩具新闻 | 玩具企业 | 技术设计 | 玩具知识 | 玩具酷图 | 政策法规 | 动漫游戏 | 开店常识 | 玩具市场 | 国外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走在最前”的玩具大王
F.biz | 商业搜索

“走在最前”的玩具大王

信息来源:sotoy.net   时间: 2013-06-25  浏览次数:1799358

    深圳市五邑商会永远名誉会长、 全利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铭
    张光铭,新会人,上世纪50年代六七岁时来到香港。青少年时期,他效力并学习李嘉诚,白手起家,从打工仔成为老板,一生与玩具结缘。
    张光铭是最早一批港资企业北移的代表。上世纪80年代,张光铭在深圳平湖街道创立全利集团,见证了平湖30年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张光铭以“走在最前”为目标,生意越做越大。全利集团目前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在OEM基础上发展自家品牌,建立playhouse、美食广场,并进军商界设立童装店铺等,有员工上万人。今年5月,作为深圳五邑商会的永远名誉会长的张光铭,获得第十三届世界杰出华人奖。
    著名影星成龙评价张光铭时说:“大张生(张光铭)实乃业界奇才,不仅在工厂、建设和营运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还能不断推动业界的发展。”
    心路历程
    A
    受李嘉诚影响进入玩具行业
    张光铭坦言,因为离开家乡新会去香港的时候只有六七岁,对家乡的印象还是比较浅的。“虽然印象浅,但感情始终在那里。对家乡修路修桥建学校等公益活动,我是积极支持的。”
    张光铭在香港最初只是一名不起眼的打工仔。“在成立公司之前,我在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塑料厂工作,而且一做就是8年。正是这份工作,让我对玩具情有独钟,并将其作为终身职业。”张光铭说,李嘉诚的勤奋和努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时刻提醒着他不松懈,不放弃。“当时我没有太多专业知识,只凭自学,尝过不少苦头。”张光铭回忆,那时候他白天工作,晚上学习,走得虽然艰辛,但也锻炼了意志。上世纪60年代后期,在工厂仅两年,张光铭就晋升为生产车间主管,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光铭萌生以塑料及玩具制造为终身职业、创立属于自己的玩具厂的想法。一开始,他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和朋友开办了一家工厂,但因为当时香港经济不太景气,企业举步维艰。此时,正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张光铭看准时机,于1982年到内地投资,第一站便是深圳的平湖街道。“当时香港发展很快,很缺工人,包括钟表、电子、服饰等工厂都在高价抢工人。当时的香港工人很勤奋,喜欢加班,一天至少做12个小时,不像现在很多80、90后,喜欢打游戏又想多要钱。”张光铭说,由于看中内地用工成本低,就把香港的订单转移到内地加工。又因为当时港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高,就决心回内地投资。“第一站就来到了深圳平湖,那时的路还是黄泥沙的,开车到坑洼的地方经常打滑。”
    “上世纪80年代的全利,当时厂小,环境差,大家工作得很努力,在大张生的领导下,公司走出了困境,不断创新和发展。”全利集团装配一车间的欧小华是一位老员工,清楚记得公司早期成立的景况。据介绍,全利集团从最初的150人的工厂,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超过16000人的企业集团,先后在深圳、河源、中山及江西等地开设工厂。全利集团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改进,对玩具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全利集团亦不断顺应市场变化,生产出安全性、环保性、美观的玩具,公司在不断创新的精神下,投资厨房设备,提升员工技能,多元化发展,使公司在同行中保持领先地位。
    B
    没有墨守成规是成功的主因
    张光铭十分老实地说,经过30年的经营,公司的确出现过生意起落。“不明朗因素或引起危机,资金流动问题导致其它问题,各种各样的困难都有。但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是因为我们注重与客户或供应商沟通。遇到问题,经过沟通后,互相协助,达到双赢。”张光铭说,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平时产品的品质和服务,就是赢得合作伙伴信任及支持的基础。
    全利集团一向注重产品素质,发货期准,服务优质,对客户的承诺必能做到。为贯彻质量之上的理念,全利集团同上下游整合,除严格监控生产物料外,更为供应商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使“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合作伙伴对全利集团的形象。
    深圳五邑商会副会长伍瑞华评价张光铭时说:“张光铭博士创立的全利集团,是塑胶领域是佼佼者,在深圳平湖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是纳税大户。这些,都得益于张光铭的性格和管理理念。”包括张光铭本身等多人认为,他是一位处事认真,有效率,体恤别人的人,工作中能主动了解同事或部门的工作问题,并帮助解决,处事公正不偏私。
    对于行业的发展,张光铭认为,玩具行业目前正面临市场收缩的问题,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必然对玩具需求减少。“但最近调查指出,小朋友玩太多的电子产品或电脑,会对其脑部发展有影响,长期注视还会影响眼睛,因此,市场上对于益智玩具的需求会增加。”张光铭对未来的玩具行业仍然充满信心。
    工作之余,张光铭喜欢多看多听不同的事情,从而让生产更顺利。“有什么新机械设备,有什么对环保节能有帮助的,我就会去了解,常常接触新事物,不会墨守成规是我们成功的主要因素。”
    成龙评价张光铭时说:全利不仅能满足世界顶级进口企业和制造商十分严格的标准,而且同时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定和睦的“家”,供员工工作和生活。全利优越的生产能力、产品安全保障能力以及提供安全工作环境的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获得了香港金融机构和工业组织的一致认可。所有这些就是为什么当其它一些企业下滑的时候,大张生和他的公司能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原因所在。
    C
    创办“全利大学”助员工晋升
    “我是打工出身,我理解普通员工的需要,很多时候能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张光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待员工的真实写照。
    在员工眼里,张光铭是最有人情味的老板。虽然企业工人数量庞大,但从未出现过劳资纠纷,有的员工一干就是几十年,有的则是全家都成了张光铭的员工。喷油四车间黄廷玉说,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充满了爱,就像家长热爱孩子那样。
    早在1999年,全利集团的所有厂房都是空调厂房,并设有“孕妇车间”。同时,公司为员工供应早、中、晚三餐,让员工不用再考虑买菜、做饭的问题。不仅如此,公司还为员工提供家庭宿舍,仅收取很少的房租及水电费。看到有的员工因为没钱看不起病,张光铭在厂里办了医疗室,自费请来了专业的医生和护士。
    在江西龙南县的工厂所在地,张光铭还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发房地产,以低于市场价卖给员工,还派专人专车接送在龙南县读小学的员工的子女。注塑部管彦礼说:“在全利工作很安心,上班的时候可以将孩子放在幼儿园,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感谢公司对我们的关爱。”
    此外,张光铭还为员工提供各类培训班和兴趣班,如书法、刺绣、舞蹈等,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员工的技能。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张光铭还创办了“全利大学”,优秀学员不仅可以获得奖励,还可获得优先晋升的机会。“全利是一个学习型企业,在工作之余,还可以报名参加‘全利大学’的学习,为自己加油充电。”行政部陈智峰说。
    “我们就是想通过各种员工福利,让所有员工都安居乐业,把子女带在身边,没有骨肉分离之苦,有稳定的生活,希望员工可以做到退休。”张光铭说,近几年全国各地出现招工荒,但全利集团的员工一直保持稳定。
    记者手记
    以德立人 以信为商
    张光铭的生意能做这么大,离不开他为人的态度。德立人,继而建信。
    要说张光铭品德如何,一时接触难以定论,但从他待人接物的细节,起码可以断定他是个重视礼仪之人。握手、派名片、安排人冲茶……无论对记者还是工作人员,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口里总是讲着“唔该”、“麻烦”等词语,充满了香港人的礼仪。
    张光铭从打工仔成为老板,靠的是勤劳;从小老板变成大老板,靠的是为人。“别人信你,你才有生意做。”张光铭通过自己的努力,靠勤劳、礼貌建立了自己的信誉。做生意多少会经历一些风浪,就像上世纪的香港金融风暴以及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均曾严重影响广大企业。张光铭在危机中也出现资金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但企业却能逆势发展。
    究其原因,张光铭是靠自己平时与供应商建立的诚信渡过难关的。由于张光铭注重礼仪,而且平易近人,他与供应商及生意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在生意上“重数期、不拖欠”,而且供应商有困难时还出手相助。“金融危机的时候,因为我之前帮过很多供应商,而且我的信用得到供应商认可,就得到了很多供应商的帮助,可以迟一些才付款,那样企业就熬过去了。在别人接不到订单的时候,全利集团却扩大了生产能力,多接了订单。”
    德立人,人建信,信生财。
    策划:谭乐生 钟筱村 黄创快
    统筹:李华珍
    文字:刘志聪 陈祺伟
    图片:刘志聪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玩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