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男孩经常向父母要钱,做父母的既不想拒绝男孩的要求,又怕男孩拿到钱以后乱花,常会感到左右为难,不知所措。那么,到底应怎样对待男孩的这种行为呢?
父母先要区分男孩的要求是否合理。不要认为男孩要钱是不应当的事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能脱离钱而生活,男孩也不可避免地要与钱发生联系。因此凡是那些合理的要求,例如买书、买练习本,父母就应适当满足男孩并让他自己去购买这些东西。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男孩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培养男孩的独立性。对那些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就应严词拒绝,并向男孩讲明道理。例如,男孩已经有许多玩具了,还缠着父母要求买新的,这时,父母就应告诉他:“家里还有十几个玩具,你买这么多是没有必要的。爸爸妈妈的钱也挣得很辛苦,你要懂得爱惜爸爸妈妈用劳动换来的钱。”一般来说,上学以后的男孩,都能接受这些道理约束自己的行为。
男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喜欢玩,喜欢各种各样的玩具。现在很多父母经常给男孩买玩具,有时也是作为一种补偿方式,既是为了“收买”男孩,也是为了“赎罪”,以此证明“对儿子的爱”。当然,对每个大人来说,过节,尤其是春节,无疑是回忆童年的最佳时机,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父母,会希望现在尽其所能让男孩要什么有什么。当男孩收到玩具时,会露出满意笑容,男孩笑了,父母也就笑了。
久而久之,男孩会将大人给买玩具当作一种习惯,并且以为玩具越多,就代表大家越喜欢自己,越爱自己,所以,大人们送自己玩具,是喜爱自己的表现。这种情况下,男孩会把爱、金钱、玩具三者混淆在一起。所以,当亲朋好友来做客时,男孩往往会对送自己玩具礼物的客人表现热情,有好感,而不喜欢空手而来的客人。因为男孩会断定,不送他玩具的人不喜欢他,因此他也不喜欢不送自己玩具的人。
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父母将玩具当作利诱的工具:“如果你…妈妈就给你买……”其实,给男孩买玩具,只是爱孩子的表现,不应带过多的附加条件。奖励男孩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父母可以在节假日期间和男孩一起准备礼物,进行互赠游戏,让男孩意识到“享有”和“给予”的乐趣和意义。
在买玩具之前,父母应该多了解自己的男孩,看看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送孩子礼物。平时和男孩聊天,接触他的同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内心的愿望,知道男孩的兴趣爱好以及钟爱的物件。当男孩倾诉自己的愿望和希望时,不要让他的希望和愿望立刻得到满足,那种“要月亮也给摘”的做法要不得。让男孩明白,不是所有的愿望都是“必须”或能够实现的。愿望也不是一下子就会梦想成真,而是需要积极地努力才能够实现,正因为有了对愿望的想象,才有向往、渴望和期待以及对未来的规划。要让男孩在面对愿望时有个好心态,不因“美梦成真”而得意忘形,也不会因“美梦落空”而消极悲观。只有让男孩学会正确看待愿望的得与失,他才可能放弃“我要什么妈妈就得给什么”的幻想,而变得逐渐理智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