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像都特别喜欢踩水,前几天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走在积着雨水的小水洼前,他的妈妈站在旁边告诫:“他别踩啊,一会儿衣服全湿了!”没想到孩子就像没听到一样,兴高采烈地跳了进去,溅起了一片水花。回想起来,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场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比比皆是。针对这一现象,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孩子要怎么做,比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做更加有效。而我们给孩子在定制规则的时候更直觉地会用否定的语态,却发现效果往往很差。那今天呢,我们就来聊一聊,到底应该如何科学的给孩子制定规矩呢?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孩子之初,就需要给孩子立规矩。无论哪个种族,哪种文化,对任何一个真正精通教育的家庭而言,规矩都是教育中必须要用到的一个基本手段。对于现有的规矩,比如家训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需要灌输给孩子,讲给孩子听,纪律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太早,也许你认为给孩子立规矩是他长大以后的事情,那你可就错了。研究表明,孩子在一岁左右智力会经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就应该让他明白如果你做了什么什么,那就会怎样怎样,当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很难充分理解你的语言,所以坚持不懈地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途径。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到底应该注意什么呢?这里呢,给大家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立规矩要简洁、明确和坚定。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强,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的规矩,非但不能让他尊守,反而呢,会让他糊涂。因此呢,给孩子立的规矩一定要直击要点,越简洁越明确,就越好。一旦立了规矩之后,就要坚持让孩子感受到规矩的威严性。一次松动破例,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还容易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所以立规矩时,需要向孩子传递一种坚定的态度,而不是今天可以这样,明天可以那样,在家里一套,在外一套。第二,保持规矩的一致性。立规矩时,需要父母教育原则之间保持一致,准则态度一致的话,孩子会认为本来就应该如此。反之,父母对规矩的执行不一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父母一致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绝不能彼此矛盾。我和跳跳爸爸呢,就达成过这样的一种共识: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因为妥协而说我觉得这样是可以的,但是你爸爸说不可以,所以呢,夫妻双方最好商量好立下的规则,一定不可以孤军奋战,毕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多一个帮手就少了一个阻力。第三,孩子违反规则,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力比较差。因此,当孩子违反立下的规则之后,我们一定要趁热打铁,实施一定的惩罚,如果他在商场里做了错事,你回到家再训诫他的话,就已经为时已晚了。他早就忘记了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所以如果他在外面无理取闹,你可以马上把他抱到一边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然后给他一个小小的惩罚,比如说让他在角落里静站2分钟,当然你也会陪在他的身边,而且帮助他,挡住别人好奇的目标。
第四,就是灵活运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调整。也许你会认为我说的第四点和前面的几点,好像不一致,但是大部分的家长并非专业的教育人士,所以很难做到一次性定规则,永久使用,但是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及时对规则的合理性进行修正,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可以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地调整规则。比如说,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提出,想出去玩,这是可以的,但是必须与孩子协定这份作业什么时候要做完,如果没有遵守约定,就要接受惩罚。最后总结一下:第一,孩子在年幼时候立下一些规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给孩子立规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点。立规矩要简明/明确和坚定;保持规则的一致性;孩子违反规则,惩罚一定要及时;灵活运用,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的调整。你是怎样惩罚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