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不难发现,孩子们在一起玩,争抢玩具是在所难免。有的小朋友看到喜欢的就是直接上去抢,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玩具被抢,就直接跟妈妈说。这时候妈妈的做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的妈妈在得知小孩玩具被抢的时候,会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去把玩具要回来,就会劝自己家的孩子要大度。
我前阵子跟朋友聊天,朋友就说起了这么一件事,朋友的闺蜜带女儿香香来家里玩,香香比朋友的女儿小一岁。妈妈们在厨房做饭,孩子们在客厅玩。玩着玩着,妈妈们就听到客厅里面传来了孩子们的吵闹声。这时候朋友就赶忙出来拉着女儿了解了下情况,之后,她对女儿说,妹妹很少来我们家做客,你应该把玩具让给妹妹,再说了,你也比妹妹大。可是,朋友的女儿似乎并不想按照妈妈说的去做,但是碍于面子,朋友只能强迫孩子去谦让。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孩子在一旁哭闹,朋友还训斥孩子不懂事。最后搞得孩子一整天都在那边闷闷不乐的。
第二种情况,?有的妈妈是勇敢的站出来给孩子处理问题。
周末,乐乐跟妈妈去游乐园玩沙子。旁边一个小男孩抢了乐乐手上挖沙子的小铲子,乐乐只能用委屈的小眼神向妈妈求救。这时候妈妈对那个男孩子说,这个玩具是乐乐的,如果你想玩可以拿去玩,但是必须征求乐乐的同意。如果他不同意的话,你是不能直接用抢的。坐在一旁的那个男孩子的妈妈一脸尴尬,然后,她一脸不开心的带着孩子离开了。小铲子要回来之后,妈妈对乐乐说,你下次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东西。
孩子的东西被抢,我想通常有以下这些心理。
第一种情况,要不孩子就觉得对方比自己大,担心自己抢不过,会受伤。要不就是孩子自身本来就懦弱胆小,就算受欺负也不敢反击。
第二种情况,孩子不想谦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玩具,自己也很想玩,不想要让给别人玩。
第三种情况,孩子希望家长站出来为自己做主。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觉得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如果你不想自己的玩具被抢走,那你可以想尽办法去保护,但如果极力保护之后,还是被抢走,你可以找爸爸妈妈帮忙。因为东西是你的,你有权利来决定要不要给别人玩。这种情况我们不要放任不管,否则等孩子长大以后,出了社会,就算受到欺负也不懂得反抗,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压抑自己的想法。
面对第二种情况,孩子不想谦让,我想,长大后孩子或许就容易变得小气,父母要做出正确的引导,比如,可以跟孩子说,好玩的东西要大家一起玩才能玩的更开心,以后别人有好玩的玩具才会愿意跟你分享。父母也不要用强迫的方法让孩子妥协,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受保护,父母似乎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样爱自己。
最后一种情形,我觉得父母应该视情况而定,不能看到孩子一遇到问题就马上跳出来,应该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解决不了了再由大人出面,否则,孩子会永远长不大,以后有什么事情都会想着依赖父母,要父母出面解决,当一个永远也“断不了奶”的孩子。
我想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会给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却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觉得父母首先需要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然后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做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