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长会摆出很用心的态度,从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释放对孩子的爱意。只不过,有的时候爱意释放的不对头,反而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不知道有没有家长发现,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会被一些玩具吓到的情况。那么,作为家长的朋友们,了解这种情况的诱因吗?
作为有一个4岁女儿的宝妈,刘女士最近很焦虑,因此她在女儿过生日的时候,专门托人从国外买回来一个跟3、4岁孩子,差不多大的仿真洋娃娃,还具备模拟人声的功能。
之所以会送这份礼物,主要是希望在自己上班的时候,女儿在家不会觉得很无聊。
刚刚拿到这个洋娃娃的时候,女儿是非常开心的,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然而,没过几天刘女士便发现,女儿不再抱着娃娃玩了,尤其是在娃娃说话的时候。
而且,有一天还跑过来哭着说:"妈,它老盯着我!"虽然为了安抚女儿,刘女士选择将娃娃送给想要这份礼物的朋友,但她依旧想不明白,原本很活泼胆大的女儿,为何会害怕一个不会动的娃娃。
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好理解,毕竟有许多大人也不是很喜欢娃娃。试想一下,在一个没有其它人的房间内,摆放着跟真人大小差不多的娃娃,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一个地方,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暗示,令看到的人觉得害怕。
更何况,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通过面部表情去感受其他人的情绪,但娃娃没有表情。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释,这种状况被称之为"娃娃恐惧症",可见想要哄好孩子,不是所有娃娃都适合,家长不要再去买会让孩子觉得不安的玩具。
尤其是心思更为细腻的女孩子,作为父母要更为用心地挑选玩具,避免孩子受到心灵上的创伤。
如果买到了不契合孩子心意的娃娃,在造成孩子被吓到,或者是其它影响之前,需要及时给送走。
当孩子接触不到这些娃娃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害怕的情绪自然会逐渐缓和,此时如果能送上孩子喜欢的玩具,反倒更容易促进亲子关系的紧密发展。
究竟,哪些玩具不太适合女孩子呢?家长不妨看过来:
仿真类型的玩具:设计非常合理的方针玩具,在孩子的眼里跟真人是差不多的,当看到娃娃口不能言、手不能动,光是一个表情的时候,内心会渐渐地升起恐惧。
尤其当前的生产加工技术,趋向于成熟的模式,做出来的娃娃越逼真,越有可能让一些孩子觉得很不安。
发光会动的玩具:面对未知的东西,人们会自觉地产生"防御机制",孩子也会如此。市面上有许多会动,也会发光发热的娃娃,销售量相当地庞大。
只不过,对于一些不够大胆的女孩来说,不仅在收到礼物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喜悦,被突然发光发热的产品吓到,概率会增长。
带有搞怪色彩的玩具:一直到现在,带有搞怪色彩的玩具,有着相当庞大的销售空间,因此会让家长注意到。
但是,个别胆小的孩子面对突然发生的搞怪事件,并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发而会变得更加沉默,心灵上的创伤也会越来越大。
毛绒性质的玩具:对于大部分的女孩而言,摸起来很舒服,造型也很多变的毛绒玩具,向来很受欢迎。
再加上,市场定价合理,购买的家长会非常多。可是,这类玩具还有一些缺点,那就是不经常清洗会附带更多的细菌,对孩子的健康会有影响。
除此之外,体积较大的玩具、危险系数高的玩具,均不太能适合送给女孩子,家长无必要考虑清楚,而不是自己觉得好玩、好看便买回家。
如果实在猜测不出来,自家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娃娃,也可以温声细语地询问,然后趁着节假日或者是给孩子奖励的时候,将礼物送出去。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会希望孩子喜欢自己送出去的礼物,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她)们的喜好与成年人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既然觉得害怕,或者是不符合心意,自然希望爸爸妈妈能带走,或者是用别的礼物替换。
还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均会有不喜欢的玩具的,家长应该细心地了解。
毕竟从整体环境上来看,做父母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很难有面面俱到的成绩,但不能放弃做出好的改变。
日常生活中,从买娃娃再到其它方面,真心实意对待孩子的家长,能塑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