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很多外地人来到重庆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你们的大街上看不到自行车啊?你们重庆人不会骑自行车吗?
这时候,就有本地人出来解答:
重庆到处都是山坡坡,不适合骑自行车,如果你非要骑,那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了。
确实,特别是在母城渝中区,那完完全全就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平时要想骑自行车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但是,不适合骑自行车,就代表重庆人不会骑自行车吗?
作为一个在渝中区长大的重庆人,小徐有话要说。
在重庆,自行车并不能算是一个代步工具,而是一种娱乐方式,相当于一个玩具。
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自行车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暑假,那时候因为天气热,每天晚上都会到滨江路去散步,江风吹着特别舒服。
滨江路的中段部分,就有两处租借自行车的地方,自行车都有很多伤痕,看起来像是回收的二手自行车。
我妈就撺掇着让我去学,我一开始觉得自己学不会,怕丢脸,便说我不想学,但是看见周围的小朋友都去挑自己喜欢的自行车了,我就改变了主意,我要学。
普通的自行车2元/小时,山地自行车3元/小时,双人自行车也有两种,座位前后排列的两轮自行车也是3元/小时,座位横向排列的四轮自行车是4元/小时。
我便选择了最普通的那种,调整了一下座位的高度,我便破罐子破摔地坐了上去。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初学自行车时的那种着急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我也一样,我害怕摔了,父母怕我摔了。
于是,我爸握着自行车的后座,我妈站在一边,一手握着把手,一手抓着我的肩膀,摇摇晃晃前进了不到一米,我们都出了一身汗。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10分钟,那真的是太煎熬了,直到我一抬头,看到很多小伙伴都骑得比我远,胜负欲在我的心里熊熊燃烧,于是我就豁出去了。
告诉父母,让他们不要一直抓着自行车,只用握住后座,我起步之后便放开。
我父母好像也跟着我豁出去了,对从小被当做男孩子养的我相当放心,便答应了我,我爸还是有点不放心,说:“摔了,你该背时哦!”。
我还是有点怕,但话已经说出去了,就不能收回来!
再次起步时,我莫名其妙地非常有自信,觉得这次肯定能行,一定能骑出去。
于是我两只手握住了把手,腰挺得直直的,左脚放在地上,右脚放在脚踏上,按着内心的节奏数了着一、二、三……
右脚踏出去,左脚抬上来,往前踩了好几圈也没摔。
那一刻,我听见风的声音在耳边划过,链条的滑动是如此的有节奏,父母在背后的欢呼与掌声是这么的令我快乐。
那时的我才明白,原来,骑自行车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自从那天学会了骑自行车,我的暑假生活里又多了一种娱乐方式,直到我上了初中,周末也经常和朋友到滨江路来骑车玩。
从滨江路骑到朝天门,再沿着马路骑到加油站、储奇门、石板坡,一直骑到长江大桥,再骑回来。
后来,因为学业繁忙,就再也没去过滨江路了,假期和朋友在奥体中心打羽毛球的时候,也发现了租借自行车的地方。
虽然价格比滨江路要贵一点,但很久没骑自行车的我,相当兴奋,现在要是不骑自行车那就是亏了。
于是我们便放下了羽毛球拍,开始骑自行车,一直到车轮压过金灿灿的夕阳,我们才意犹未尽地回去了。
这下,你总该知道重庆人到底会不会骑自行车了吧!
其实,不管在那个地方,总有会骑自行车的人和不会骑自行车的,但重庆人骑自行车所体会到的那种快乐,是其他地方的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
只是可惜,随着城市的建设,滨江路再也没有租借自行车的地方了,我的快乐也渐渐消失了,真怀念过去啊。
不知道奥体中心还有吗?如果大家知道哪里可以租借自行车,请在评论里告诉我。
(文中部分配图取景自滨江路和奥体中心,年代久远,并不美观,请大家多多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