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闺蜜给我发信息,说这马上又是圣诞节,又是元旦节的,又到了给宝宝买礼物的时候了,还没来得及表示头大,孩子自己倒是早就想好了,点名要这个店里的这个玩具,要那个店里的那个玩具……
可是,家里的玩具早就堆得哪哪儿都是,孩子依旧是我行我素,对新玩具抱有坚定地憧憬,对旧玩具虽然是三分钟的热度,但也多保持敝帚自珍的精神,不离不弃,不一定哪一天就想要摸一摸。
所以家里的玩具是丢也丢不得,不买又不行,真真是头疼!
其实,孩子们都一样,玩具对于他们总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让他们毫无抵抗之力。
但凡商场里孩子哭闹着打滚不走的,多是因为某种玩具的诱惑;但凡想要孩子配合完成什么事情的,用玩具作为“诱饵”也是屡试不爽的。
这是孩子的天性所决定的。
【喜欢新鲜事物就是孩子的天性】
人类历史的进化,就源自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所形成的。
对于宝宝来讲,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本来就比较短,所以对于所有的新鲜事物,能够持续感兴趣的时间也不会长久。而能够让宝宝感兴趣的新鲜事物,莫过于各色玩具了。
天性使然,会让宝宝对玩具的新鲜度不过几天或者几个小时乃至几分钟,之后就会被另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
因此,作为父母首先不能因为孩子喜欢各种新鲜的事物或玩具而苛责孩子。
【帮助孩子延长对玩具的喜好是有方法的】
孩子通常会收到各种礼物,以玩具为主。
不过,送礼物的人,未必会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也未必真的知道孩子在某个年龄段对什么样的玩具感兴趣,从而可能会送给了孩子不适龄的玩具,尤其是打着“益智”为主的玩具,对宝宝的年龄要求更强一些。
若是一个玩具拿到手,并不是宝宝这个年龄段所能够驾驭的,宝宝可能就会很快对这个玩具不感兴趣。
另外,即便是宝宝掌握了玩具的某种玩法,却因为无法创造出新的玩法,从而对玩具失去兴趣。
1、让宝宝自己选择玩具
就玩具的价值来讲,宝宝选择玩具,不分贵贱高低,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就是非常好的玩具;而家长可能会力争利益最大化。
另外,宝宝对玩具的喜好常常与父母的想法差异较大,你认为很好的、很适合的玩具,可能是宝宝完全不感兴趣的。
所以,让宝宝自己去挑选玩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拥有自己不喜欢的玩具,从而玩一会儿就抛弃。
还有宝宝自己选择玩具前,可以提前和他讲清楚,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渐渐地孩子也就学会了如何去规划自己的喜好。
2、鼓励孩子自主“研发”出玩具的多种玩法
一个玩具到手,家长多是会打开包装,去寻找说明书,然后按照说明书的内容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来。
而孩子却不一样,本身识字量就不足,又喜欢不按牌理出牌,因此他们自会有自己的一些新套路,甚至在玩玩具的时候会出现“暴力拆毁”的可能性。
这个时候最为考验父母,好好地新玩具,看情况怎么就要一下子玩儿坏了呢?倘若是玩具价值不菲,可能多数父母会毫不犹豫的出言劝阻,不要孩子这样玩。
其实,不管玩具价值的高低,但凡买回到家里最终的结果不是被玩坏,就是会尘封;对比于尘封,还不如被孩子玩坏的效果好。是不是?
所以父母不必动辄就指导孩子怎样玩一个新玩具,让他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就是了,这对于孩子来讲,是不可多得的一种智力、专注力以及毅力的考验啊!真的玩坏了,他的经验值也就增加了。
父母倒是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开发一下旧玩具的新玩法,也可以对孩子玩坏的玩具修修补补,甚至是几种玩具重新组装或拼装,这样孩子就会兴致盎然的和家长一起对旧玩具玩出更多的新花样,增加玩具的使用率。
3、和孩子一起制定买玩具计划,遏制他时刻对新玩具的占有欲
宝宝动辄就索要玩具,态度蛮横且强势,多是因为父母太过于娇宠宝宝的缘故。每次宝宝要什么,就立即满足他,这样宝宝就会养成总是提要求的习惯。
其实从小父母就可以养成和孩子讨论商量,在多长的时间内可以计划买多少的玩具;有什么样特殊的情况,比如生日、相关节日可以奖励他玩具,当然还有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取消他买玩具的计划等等,这些计划的制定让孩子参与进来,并且一目了然的知道。
这样他就会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也知道这个世界是有很多规则的,谁都不能盲目乱来,都需要遵守规则。
对于宝宝来讲,他最为喜欢的“玩具”,莫过于爸爸妈妈的陪伴。
事实上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生活难以兼顾的原因,没有时间陪伴宝宝,不管是出于补偿的心理,还是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就总是会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让玩具来替代父母和孩子玩耍。
实际上父母不管多忙,还是要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陪伴宝宝。因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父母对孩子的爱;而父母的陪伴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对玩具的需求就少了。